tongchenkeji 发表于:2018-7-15 19:45:470次点击 已关注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阿里云】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暂停朗读为您朗读 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海报 # 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1
fcxc3hrux2l4qAM 2023-11-27 13:56:34 1 1.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2.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3.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小彦好运来AM 2023-11-27 13:56:34 2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1941623231718325AM 2023-11-27 13:56:34 3 土方量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挖掘或填充的土壤体积。以下是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平均面积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块,计算每个小块的高程,然后计算出每个小块的平均高程,最后将每个小块的平均高程相加并乘以小块面积,即可得到土方量。 梯形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梯形,计算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将每个梯形的面积相加并乘以平均高度,即可得到土方量。 棱台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棱台,计算每个棱台的上底、下底、高和中心线长度,然后将每个棱台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土方量。 截面面积法:将工程现场沿着挖掘或填方方向分成若干个截面,计算每个截面的面积和高程,然后将每个截面的面积与相邻截面的高程差相乘,最后将每个截面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土方量。 以上是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计算要求。
听风de歌AM 2023-11-27 13:56:34 4 1、均高法:适用于坑底较平整的工程,将掘下区域分成若干个平面,每个平面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面积S和平均高程H,并乘以系数K(K值在0.8到1之间),最终得出体积公式为V=SKH。梯2、形法:适用于坑底凹凸不平的工程,将开挖区域划分为多个梯形,测量各梯形上底B1、下底B2和高H,然后按照公式V=(B1+B2)/2×H×L求出各梯形的体积,最后相加可得总体积。3、棱柱法:适用于开挖小且规则的建筑基坑,将底面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将所有棱柱的体积累加起来即可。(V=A×H)4、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TM),利用计算机软件对DTM进行体积计算。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698080/answer/3035408464来源:知乎
游客萨达阿萨AM 2023-11-27 13:56:34 6 传统测量法:该方法通过在现场使用测量仪器(如测量尺、测量仪等)对地面的高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不同地点的地面面积,并按照一定的间距把地面分割成若干个矩形或梯形区域,最后通过计算这些区域的土壤体积之和来估算土方量。 剖面法:该方法适用于土地表面比较复杂的情况。它通过测量不同剖面上的地面高度,并将剖面划分为若干个小矩形或小梯形,然后通过计算每个小矩形或小梯形的土壤体积之和来估算土方量。 棱柱法:该方法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土地表面,如矩形或梯形。它通过测量地面的长度和宽度,并测量地面不同点的高度,并将土地表面近似看作由一系列水平面积相等的棱柱组成,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棱柱的体积之和来计算土方量。 数字测绘法:该方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将现场测量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土方量的计算。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土方工程。
饱饱巴士AM 2023-11-27 13:56:34 7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方格网法: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均高法:适用于坑底较平整的工程,将掘下区域分成若干个平面,每个平面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面积S和平均高程H,并乘以系数K(K值在0.8至1之间),最终得出体积公式为V=KS。梯形法:适用于坑底凹凸不平的工程,将开挖区域划分为多个梯形,测量各梯形上底B1、下底B2和高H,然后按照公式V=(B1+B2)/2×H×L求出各梯形的体积,最后相加可得总体积。棱柱法:适用于开挖小且规则的建筑基坑,将底面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将所有棱柱的体积积累加起来即可。V=A×H。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TM),利用计算机软件对DTM进行体积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方量计算前,需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尤其在差异较大的非规则地形中,应选用多种方法综合计算。
祁同伟AM 2023-11-27 13:56:34 8 不同的工程适用不同的算法,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具有相应算法的土方软件。常见算法有:断面法、DTM法(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 断面法 对于道路、铁路、河道、渠道、大坝等带状、狭长的土方类工程,宜采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操作简单、精度高。(类似软件如:《易算土方》) DTM法 DTM法(Digital Terrain Model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工程,如:机场、矿山、大片农田平整等可以用DTM法来计算。DTM是数字地图模形算法的统称,最常见的是方格网、三角网和等高线,工程计算中应用最多的是方格网,其次是三角网,等高线法主要应用于地形陡峻的山区地形测绘。 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方格网法,对于起伏较大坡度变化大的场地采用方格网计算精度会降低,三角网是最理想的算法。
boxtiAM 2023-11-27 13:56:34 9 土方量的计算 土方工程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 土方量计算一般根据附有原地形等高线的设计地形来进行,但通过计算,有时反过来又可以修订设计图中的不足,使图纸更完善。土方量的计算在规划阶段无须过分精确,故只需估算,而在作施工图时,则土方工程量就需要较精确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1.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 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1.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2.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3.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土方量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挖掘或填充的土壤体积。以下是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平均面积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块,计算每个小块的高程,然后计算出每个小块的平均高程,最后将每个小块的平均高程相加并乘以小块面积,即可得到土方量。
梯形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梯形,计算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将每个梯形的面积相加并乘以平均高度,即可得到土方量。
棱台法:将工程现场分成若干个棱台,计算每个棱台的上底、下底、高和中心线长度,然后将每个棱台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土方量。
截面面积法:将工程现场沿着挖掘或填方方向分成若干个截面,计算每个截面的面积和高程,然后将每个截面的面积与相邻截面的高程差相乘,最后将每个截面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土方量。
以上是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计算要求。
1、均高法:适用于坑底较平整的工程,将掘下区域分成若干个平面,每个平面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面积S和平均高程H,并乘以系数K(K值在0.8到1之间),最终得出体积公式为V=SKH。梯2、形法:适用于坑底凹凸不平的工程,将开挖区域划分为多个梯形,测量各梯形上底B1、下底B2和高H,然后按照公式V=(B1+B2)/2×H×L求出各梯形的体积,最后相加可得总体积。
3、棱柱法:适用于开挖小且规则的建筑基坑,将底面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将所有棱柱的体积累加起来即可。(V=A×H)
4、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TM),利用计算机软件对DTM进行体积计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698080/answer/3035408464来源:知乎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
传统测量法:该方法通过在现场使用测量仪器(如测量尺、测量仪等)对地面的高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不同地点的地面面积,并按照一定的间距把地面分割成若干个矩形或梯形区域,最后通过计算这些区域的土壤体积之和来估算土方量。
剖面法:该方法适用于土地表面比较复杂的情况。它通过测量不同剖面上的地面高度,并将剖面划分为若干个小矩形或小梯形,然后通过计算每个小矩形或小梯形的土壤体积之和来估算土方量。
棱柱法:该方法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土地表面,如矩形或梯形。它通过测量地面的长度和宽度,并测量地面不同点的高度,并将土地表面近似看作由一系列水平面积相等的棱柱组成,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棱柱的体积之和来计算土方量。
数字测绘法:该方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将现场测量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土方量的计算。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土方工程。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方格网法: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均高法:适用于坑底较平整的工程,将掘下区域分成若干个平面,每个平面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面积S和平均高程H,并乘以系数K(K值在0.8至1之间),最终得出体积公式为V=KS。
梯形法:适用于坑底凹凸不平的工程,将开挖区域划分为多个梯形,测量各梯形上底B1、下底B2和高H,然后按照公式V=(B1+B2)/2×H×L求出各梯形的体积,最后相加可得总体积。
棱柱法:适用于开挖小且规则的建筑基坑,将底面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将所有棱柱的体积积累加起来即可。V=A×H。
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TM),利用计算机软件对DTM进行体积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方量计算前,需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尤其在差异较大的非规则地形中,应选用多种方法综合计算。
不同的工程适用不同的算法,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具有相应算法的土方软件。常见算法有:断面法、DTM法(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
断面法
对于道路、铁路、河道、渠道、大坝等带状、狭长的土方类工程,宜采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操作简单、精度高。(类似软件如:《易算土方》)
DTM法
DTM法(Digital Terrain Model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工程,如:机场、矿山、大片农田平整等可以用DTM法来计算。DTM是数字地图模形算法的统称,最常见的是方格网、三角网和等高线,工程计算中应用最多的是方格网,其次是三角网,等高线法主要应用于地形陡峻的山区地形测绘。
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方格网法,对于起伏较大坡度变化大的场地采用方格网计算精度会降低,三角网是最理想的算法。
土方量的计算 土方工程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 土方量计算一般根据附有原地形等高线的设计地形来进行,但通过计算,有时反过来又可以修订设计图中的不足,使图纸更完善。土方量的计算在规划阶段无须过分精确,故只需估算,而在作施工图时,则土方工程量就需要较精确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1.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 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